针孔镜头名称:光之印相小孔镜头

 

 

主要参数

针孔直径:0.2mm

镜头板:96mmx99mmx2mm

焦距:50mm-65mm

 

 

使用范围:

可以使用林哈夫(inhof)镜头板的大画幅快拍相机,广角相机,以及各种可以支持90mm以下焦距的大画幅相机。 其实主要是防止相机的下轨道遮挡画面,所以支持的范围是由相机决定的。针孔直径做的是0.2mm的但是由于误差的存在,以及后期针孔精修产生的误差实际上孔径已经在0.25-0.35之间了。 合理的最佳成像距离其实也是存在误差的从50毫米焦距到-70mm焦距之间都是成像效果很好的,当焦距过长的时候光圈会变得非常小,所以拍摄的时候需要注意。

用于45画幅测光按照300测试。焦距建议50mm-65mm,更长的焦距光圈值参考下面资料数据。不同版本的有所差异,铜版的应该可以到45mm具体的可以使用前测试下,还有注意下机器需要能广角拍摄。

测光软件推荐:安卓用 Light meter free (使用前需要先做曝光校准,做曝光补偿)

苹果手机可以用:lightme。或者 pinholeMeter

目前测试版本为林板的适配板,后续会有更多的适配。目前也做了骑士小板的版本,不过没有做样品测试,等后续再做吧。

关于如何拍摄取景问题,如果没有取景器的时候可以简便解决,可以用手机平行片夹取景,手机广角端一般可以到类似20-28mm全画幅的取景范围,然后让相机画面水平即可。或者也可以用中心点和相机边缘对角线的方式取景。

 

 

版本:

黄铜版本:

高颜值,复古,氧化质感很好。

 

 

航空铝版本:

颜值最高,性价比好。

 

 

碳纤维版:

价格优势明显,实用型

 

 

 

 

大画幅下不同焦距下的光圈值

 

 

50毫米 250光圈

60毫米 300光圈

70毫米 350光圈

80毫米 400光圈

90毫米 450光圈

 

 

常见问题

目前已经发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列举在这里,不断更新。

 

 

阻尼和氧化磨损问题:

1、碳纤维版本: 常见问题就是阻尼不好控制,因为相同材质问题,要么没有阻尼,要么转不动,转不动的时候就会影响拍摄了,所以大部分都采用了植绒布来增加阻尼。植绒布时间久了可能会有绒毛脱落问题,需要用气吹吹一下即可。 其次就是如果阻尼变小了,或者没有阻尼了的时候,可以调整垫圈厚度,或者拧紧下面两个螺丝即可。同时碳纤维转动时间久了可能出现摩擦痕迹。

2、航空铝版本:没有评测长时间转动后的老化情况,手工磨损测试后,内部颜色还是银白色,变化基本不可见。但是不知道长期以后氧化后的颜色。

3、铜版本:这是原始设计版,原始设计是想要铜氧化后的样子,所以目前加工后的铜的表面没有进行处理,以后也不会做发黑的版本。长期使用后会从现在金灿灿的样子变成比较厚重的黄铜色,表面形成氧化膜。这是我想要的样子。 铜的材质比较软,所以会有划痕和压痕,目前还没法完善。

 

 

镜头板的问题:

镜头板由于设计时候没做的太复杂,或者定制的时候 有时候会修改设计稿,所以存在一定的问题。

1、无法完全插入 林哈夫镜头板目前制作的是2mm厚度,有测试发现有些机器因为卡口下部分比较紧,或者开槽厚度导致无法将镜头板完全插入。镜头板下边有部分做了倒角设计但是还是无法避免。(设计问题) 解决方式: 只能手工打磨镜头板下边增大倾斜角才能解决。

2、比较松的问题 如果用在类似 十八度针孔相机上,镜头板会比较松,需要加一层植绒,需要提前告诉我,我会附送一片植绒,只需要将四边贴一点即可。

 

 

最大取景范围示意图

 

最大取景范围指着双轨大画幅相机的下轨道会存在遮挡广角端成像的情况,因为针孔在短焦距的时候成像非常广,这时候要确定一下最大成像范围,可以用手电等强光在下边缘测试。

 

 

 

 

 

 

光之印相—为什么要做这样小众的大画幅针孔快门

 

 

初衷

 

 

最开始的初衷,只是因为在市面上买不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针孔相机,市面上寥寥无几的几款4X5大画幅针孔相机,有便宜的,贵的,我都一一买了回来,但是各种不满意(有的成像很好,但是太简陋了,有的外表拉风,价格昂贵,但是品控不稳定成像有问题),都缺少了自己想要的那种精致感。

胶片摄影本身已经是非常小众的爱好了,大画幅摄影更是胶片摄影中更少的,而大画幅针孔摄影可能只有极少数的爱好者还在坚持,小众的东西失去了市场价值,所以也就没有厂家去真正用心的做好它。

 

 

 

 

拖延症

 

 

之前最喜欢的小孔相机就算是Karlos 系列的针孔相机了:木头材质、黄铜金属,这都是我想要的味道。奈何手工制作产量很小,很难买到。

所以就想着自己做一个精致的玩意,首先条件是要让自己满意——好看,好用。材质是第一位的,然后目标是要把模糊的小孔成像做的更清楚一些,最后就是成本可控(最开始只想几百块钱做一个自己用)。

理想很丰满、显示很骨感,这一磨蹭又是三四年过去了。

 

 

 

 

 

爱与折磨

 

 

2023年4月,在全球针孔日前夕,网友发起了一次大画幅针孔相机漂流活动,这个想法就又浮了出来。

多亏了二两假酒,和朋友吹牛说自己准备做个针孔快门,会很好看……

于是从设计开始,上手后才发现这领域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看似无比简单的这么一个机械结构竟然藏着那么多坑。

 

 

建模

 

 

先研究3D建模,开始用了一下Rhino发现学不会,太复杂了,问了下朋友推荐给我了另一款软件,之前有画图的底子上手还可以,才把这个设计问题解决。

第一款原型图在4月17日画出来,后移植到3D模型上去,但是第一个版出来后自己就否定了,然后再改,设计,直到5月18日的最终版定型,一共做了58版不同的设计图。最开始的版本参考Karlos,但是到了最后就是完全自己设计的结构和外形了。

 

 

 

 

制作

 

 

接下来是制作,设计期间每出一个版本都要同步去找厂子去打样,这一步真心累CNC加工周期都很长,经常六七天后才开始加工,这时候我的设计稿已经变了两三次了,常常是零件还没回来方案已经报废。

制作环节给我的最大伤害就是不靠谱,工期不可控,价格不可控,质量不可控,打样时候成本高没问题,询价的时候报价能差出去四五倍都是常事(品质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有时候为了找一个质量好的厂家,一个元件得同时两三家打样。

最不靠谱的一家做铜制CNC的厂家,第一次 我发给他了三个文件(图纸,step,DWG文件),告诉他其他俩参考,你要是CNC用step转成cad图即可。然后5CM的设计稿,他发货回来5mm的样品,我乐了半天,问你怎么来的5mm,他说自己量的……

最后协商的结果是:原来租的20个样品测试,只给返工做10个测试,我也退让接受。然后等了八天还没发出来,问了三天,每天的答复都是已发出很快就到了。直到最后一天要自动确认收货了,我提出不发就直接退款差评,才发给我了个刚发出的快递订单,好吧,继续等。等到了发现,答应做10个实际上发了8个过来,2mm的厚度又做成了3mm,完美报废。最后这单我还给他付了8个的费用。

类似的事还有很多,整个筛选供应商、生产打样是最费时间,最让人崩溃的了。

 

 

 

 

二次加工

 

 

还有针孔片的制作,看似最简单的一个元件,但是每个元件都要显微镜下清除针孔金属残渣,然后还要消光处理。
过程,很久,来回的折磨人,废品、废样、废零件,各种的调整。

 

 

样品

 

 

样品出来刚好5月18号,一个月的时间做这么简单的一个东西,而且还差点放弃了。

之后还有漫长的测试,改进,升级版本。

 

 

 

 

光之印相

 

 

因为设计稿做了大小58个版本,所以就取名do58作为的英文名称,中文名称暂定为“光之印相”。

目前样品实际上还是存在很多瑕疵的,局限于各种现实,总的来说并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最终把产成品呈现出来,加工中的各种问题也导致了不断的修改设计,比如原设计是不锈钢转盘,黄铜框体,但是由于成本和加工问题就暂时没有做。目前虽然有碳纤维版本,黄铜版本,铝合金版本,以及木头版本,但是测试后应该是最终只保留一个稳定版。

 

最后的最后,感谢大家一起来帮我进行这个大画幅小孔快门的测试,在使用期间发现任何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反馈给我,我也会及时去修正,希望最终能把更好的成品做出来,做一个自己满意,大家也喜欢的小物件。

 

 

 

 

 

 

光之印相针孔摄影镜头-DO58 PinHole 光之印相针孔摄影镜头-DO58 PinHole 光之印相针孔摄影镜头-DO58 PinHole 光之印相针孔摄影镜头-DO58 PinHole 光之印相针孔摄影镜头-DO58 PinHole
光之印相针孔摄影镜头-DO58 PinHole
光之印相针孔摄影镜头-DO58 PinHole
京ICP备16048611号-2